
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,一开始需要用很大的力气,一圈一圈反复推动,当飞轮达到某一临界点后,它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,这时无需再费更大力气,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,而且转动速度会越来越快。这一效应揭示了“万事开头难,但坚持过后会愈发轻松”的规律,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具有极强指导意义。
飞轮效应的应用
一.学习方面:

①攻克“入门难”的课程
很多大学生面对《高等数学》《工程力学》等专业性强的课程时,常因初期理解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,甚至选择拖延。此时若能主动启动“飞轮”——比如每天花30分钟梳理课本例题、跟着网课拆解知识点,初期可能觉得进度缓慢,但坚持2-3周后,会逐渐掌握课程逻辑,后续学习会变得顺畅。建议从“小目标”切入,如每天弄懂1个核心公式、完成5道基础习题,避免因目标过大而放弃,让学习的“飞轮”逐步加速。
②摆脱“考前突击”的低效循环
部分学生习惯平时放松、考前熬夜突击,这种模式不仅记忆效果差,还容易导致焦虑。若能从学期初就启动“复习飞轮”,每周花1小时整理课堂笔记、回顾重点内容,初期可能会占用额外时间,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,期末复习时只需梳理框架、查漏补缺,无需再花费大量精力“从零开始”。
二.生活方面:
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
很多大学生因熬夜刷手机、拖延作业,陷入“晚上不睡、早上不起”的恶性循环。想要调整作息,启动“飞轮”的关键在于“固定起床时间”——即使前一晚睡得晚,也坚持在早上7-8点起床,白天不补觉,晚上自然会因疲惫提前入睡。
②培养长期运动习惯
不少学生计划运动却难以坚持,往往是因为初期过度追求强度,导致身体疲劳、兴趣减退。启动“运动飞轮”的正确方式是从低强度、短时间开始,比如每天散步20分钟、做5分钟拉伸,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。
飞轮效应的启示

①核心启示:新习惯养成、新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“初期的坚持”,大学生面对挑战时,多因在“飞轮启动阶段”轻易放弃,而非能力不足。
②行动原则:攻克难题、调整作息、培养新习惯等,需接受“开头难”的现实,通过“小步骤+持续行动”推动“飞轮”转动。
③关键节点:当行动突破临界点后,前期积累的努力会转化为惯性,使后续行动事半功倍。
④目标设定:初期避免设定过高目标,防止因压力过大导致“飞轮停滞”。
⑤激励方式:学会用“阶段性小成果”自我激励,逐步向最终目标靠近。
飞轮效应小故事——艾莉的魔法花园
在一个小镇上,女孩艾莉想把家旁的荒地变成花园。起初,她每天清理杂草、翻土种植,十分辛苦。随着时间推移,花园有了些许变化,小草发芽,花朵初绽。老园丁卢卡斯告诉她这是飞轮效应的初期,让她继续坚持。艾莉照做了,后来花园的生态系统开始自我维持,草木茂盛,吸引了蜜蜂、蝴蝶和鸟儿。最终,花园成了小镇著名景点,艾莉也明白,起初努力虽艰辛,但坚持就能看到成果,这就是飞轮效应。
机电工程学院
2025年10月21日

